座右铭的译文(推荐305句)

座右铭 0 26

座右铭的译文 推荐45句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 倒置句式的翻译

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6.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7.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8.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9.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自:《易经》

12.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13.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14.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5. 信言不美

16.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17.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8.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9.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21. 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22.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23.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2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6.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7.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28.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2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 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2.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33. 有些特殊句子,翻译时需要合并或扩充。

3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35.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6.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37. 宋太祖打算将外面(一道)城墙再向外扩展,到朱雀门,亲自规划,只有韩王赵普跟从。他指着城门上面问赵普说:“为什么不只写‘朱雀门’”(而要写成‘朱雀之门’)四字,要用上一个‘之’干什么?赵普说:“(这是)语气助词。”太祖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38.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9.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4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出自:陶渊明《饮酒》

41.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出自:《左传·僖公十年》

4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4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4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45.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座右铭的译文 推荐43句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2.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3.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4.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6.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7.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8.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

9.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2.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4.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18.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19. 善人者,人亦善之。

20.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2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22.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25.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26.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7.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两》

29.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0.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滕州生活网

3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苟子·劝学》

3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

3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5.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36. 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7. 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

4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4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座右铭的译文 推荐35句

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出自:《苟子·劝学》

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5.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6.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7. 花无叶不妍。

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9. 翻译省略句时要补出省略成分

10.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出自:《论语·微子》

11.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2.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3. 特殊句式中需要删略的一些词语

1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自:《楚辞·卜居》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 益王是宋太祖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他曾经造了一座假山,设酒宴招待下属官吏,官吏们都称赞这座假山,只有姚坦低着头。益王硬叫他看假山,姚坦说:“我只看见一座血山,哪里是假山?”益王感到惊异,头号这是什么缘故,姚坦说:“我在乡下时,看到州和县(官吏)督促(百姓)纳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打得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当时太宗皇帝也在造假山,尚未造成,听说了姚坦的话,急忙让人毁掉了假山。

17.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18.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9. 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20.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1. 之乎者也

2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3. 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4.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5.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出自:《北齐书》

27. 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9.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30.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31.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3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诗经·卫风·湛奥》

3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34.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5. 郢地有个人给燕国相国写一封信,信是晚上写的,光线不够明亮,便对拿蜡烛人的说:“举烛!”(他一边这么说,一边竟在信上)错写进“举烛”两字。“举烛”不是信中应有的意思。燕国相国接到书信很高兴,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选拔贤能的人加以任用。”燕国国相(把此事)报告成给燕王,燕王很高兴,(并按“举烛”的意思去做)燕国因此治理和很好虽然治理好了,但(“举烛”即“尚明”)不是信中的原意。现在研究学问的人,大多像这种情况。

座右铭的译文 推荐107句

1.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2.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3.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4.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出自:《论语》

5.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6.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7.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8. 判断句的翻译

9.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10.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2.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3.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4.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出自:宋玉

15.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 尽信书,不如无书。   出自:《孟子·尽心下》

1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8.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19. 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2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自:《诗经·大序》

2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滕州生活网

25.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7.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2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自:《老子》

29.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30.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31.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3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3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5.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36.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37.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8.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39.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40.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

4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42.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3.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

44. 孟子论大丈夫

45. 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46.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47.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出自:《战国策·楚策》

4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0.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51.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滕州生活网

54.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55.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5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57.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韩非子·喻老》

5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5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60.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1.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出自:屈原《涉江》

6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6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6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6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6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自:《老子·五十八章》

67. 特殊句式的翻译

68.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69.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0.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71.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72. 君子的品德,心地宁静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勤俭节约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不是过淡泊的生活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是内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志向。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而获得,不学不能增长才能,无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的享乐便于工作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则不能陶冶性情。年龄与日月同逝,意志日渐衰退,于是就象枯木衰草,不能为世所用,伤心地呆在窘困的屋子里,将怎么来得及!

73. 疑问句要翻译出疑问语气

74.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7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6. 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7.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7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杂记》

79.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0. 郢书燕说

81.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8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3.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

8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8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86.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87.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8. 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善良的人不会巧辩,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聪明能干的人不炫耀自己渊博,炫耀自己渊博的人不聪明。圣人不吝惜(自己所有的),全部拿来帮助别人,(那末)自己会更加充实;全部拿来给别人,自己(也会)更加会丰富。老天爷的责任是(对万物)有利而无害,圣人的责任是努力去做而不与人相争(名利)。

8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9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   出自:离骚》

91. 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了有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是被它同化了。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咸鱼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藏丹的地方是红色的,藏漆的地方是黑色的,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92.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93.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渊明《移居》

94. 军队都有长处和短处,(这是)敌方和我方同样存在的。请问:“我们的长处,我们公开摆出来而且发挥它,(但是)对方不跟我们较量;我们的短处,我们遮掩起来不显露它,(但是)对方硬要跟们角斗,那怎么办?”(我)说:“我们的短处,我们敢公开对抗,让它暴露出来,使敌人疑惑而退却;我们的长处,我们设法掩藏起来,使敌人因麻痹大意而掉进圈套,这就是(巧妙地运用)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9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6.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

99. 固定句式的翻译

100.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0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出自:曹操《龟虽寿》

102. 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10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4.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05.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106.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 其─他们的;管─钥匙。

10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出自:陶渊明《杂诗》

座右铭的译文 推荐75句

1.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 血 山

3.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出自:《礼记·杂记下》

4.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6. 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7.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0.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1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13.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1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5.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6. 用兵之术

17.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 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

20.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21.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2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范晔

23.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史记》

2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5. 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26.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2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

28.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29. 被动句的翻译

30.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31. 翻译出句间隐含的关系

32.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3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3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自:范晔

35.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36. 酒以成礼

3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尽心上》

38. 次非杀蛟

3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

41. 慎 处

42.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能够和众。

4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自:《战国策·赵策》

44.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5. 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自:《论语·八佾》

46.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47.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48. 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9.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0. 常羊学射

5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2. 居住在(“仁”这所)天下最广大的住宅里,立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义”这条)天下最宽阔的大道上。能实行自己的.志向时,带领百姓一同去做;不顺利的时候,独自走正确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乱,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称做“大丈夫”。

53.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5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55.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56. 诫子书

5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9.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6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6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3.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64.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6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6.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67.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69.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0.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71.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7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7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7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六十四章》

75.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出自:范晔《后汉书》

相关推荐: